其实,邓小平这辈子有很多好伙伴,也得了不少人的帮衬,但要说起来,最先跳进脑海的,还是那几位。
邓小平讲过,他看待周恩来就像自己的亲大哥一样,周恩来无疑是他最铁的哥们儿。说到这儿,你可能好奇,那另外两位是谁呢?他们之间又有啥动人的事儿呢?
邓小平在法国学习那会儿,就参加了旅欧的中国少年共产党,这个党的其中一个创始人,就是周恩来。邓小平边打工边读书的时候,跟周恩来还住一块儿呢。
周恩来呢,他比邓小平晚到法国一个月。但邓小平加入他们那会儿,才18岁,是团队里年纪最小的。因此,李富春和蔡畅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为“小老弟”“小胖墩”。
在欧洲旅行的中国少年们后来组建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个分支,周恩来在法国小组里管宣传工作,邓小平呢,他就负责做些实际的活儿,比如给刊物刻蜡版。
那时候钱很紧,大伙白天都得忙着赚生活费,只能晚上挤时间干革命的事,就周恩来一个人,整天都扑在革命工作上。
大伙儿的吃的很简单,就是白面包加白开水,可大家干活的劲头却很足。邓小平干工作特别上心,哪怕只是帮忙搞宣传,他刻的蜡版也是整整齐齐,字写得特别漂亮。
他工作起来特别拼命,老是不小心把油墨蹭到脸上,弄得大家老开玩笑,叫他“油墨专家”。不过,周恩来在心里对邓小平是极为赞赏的。
在走访了法国好多地方,又琢磨了自己的工作和读书经历后,周恩来在众多思想里挑中了共产主义。说来也巧,邓小平也选了这个,这俩好朋友因此更加亲近了。
在长时间一块生活和共事的过程中,邓小平和周恩来慢慢有了挺多雷同的爱好,例如,他俩都挺爱吃牛角面包,也都喜欢看足球比赛。
为了帮部分成员解决生活来源的问题,周恩来和邓小平商量后决定,让邓小平来全面掌管,开一家豆腐铺子,直接起名“中国豆腐坊”。
大伙儿谁有空就会搭把手,邓小平这人脑子转得快,干活又细致,他做的豆腐那叫一个鲜嫩美味,不光中国留学生爱吃,连法国当地人也特别喜欢。
后来,店里又弄出了不少新花样,像臭豆腐、豆腐干这些,都在这儿卖过。这家豆腐小店,不光让大伙儿吃饱了肚子,还帮忙解决了支部活动的一部分钱的问题。
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交情,在这些事务的磨砺下,变得越来越深厚。革命形势需要,他俩便相继回到了祖国,就像是在法国时那样,继续并肩作战。
周恩来管理着中央的日常杂事,而邓小平呢,他担任的是党中央的秘书长,帮着周恩来他们一起搞定各种工作。
他们都在上海打拼过。我们党以前在上海四马路447号,有个秘密据点。那时候,447号楼底下开着一家医院,旁边还有个布店,那里面都藏着我们党的地下工作人员。
这儿保密措施到位,因此党的好多机密会议都选在这儿开。周恩来经常上台讲话,邓小平也会到场参加,他主要是负责记录会议内容,不过有时也会插上几句。
在保密工作里头,邓小平特别细心、严谨,帮了大忙。经他手的文件啊、经费开支啥的,几乎都没啥差错。
为了革命工作的需求,周恩来他们隔个十来天就得换个地方住,名字也得藏着掖着,变来变去。就只有邓小平,能随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,周恩来对此特别信任,觉得很靠谱。
有位也参与过地下斗争的老革命家,对周恩来和邓小平记忆特别深刻。周恩来总理啥事儿都管,能立马处理的绝不拖延,他脑子转得快,考虑问题也很周全。
邓小平经常和周恩来形影不离,日常的基础事务和技术工作,大多是由他来把关指导。他觉得邓小平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事细心,并且待人和善。
邓小平自己常说,他跟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打交道的时间最长,感情也特别深。在之后的革命岁月里,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出色的协作。
邓小平的孩子们常问,他这辈子关系最好的老铁都有谁。邓小平首先就提到了周恩来,接着又说了另外两个人的名字。那这俩人到底是谁呢?
在法国深造那会儿,邓小平不光碰到了周恩来,还遇到了聂荣臻、李富春、蔡畅他们几个。这些人跟邓小平志趣相投,后来都成了他革命路上一直并肩作战的好战友。
1920年那会儿,邓小平,那会儿他还叫邓希贤,这个16岁的四川小伙子,坐着一艘法国的大船,一路漂洋过海到了法国的马赛。他们一行总共有80多人,一到岸就受到了已经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们的热情迎接。
在最早到达的学长里头,有个和邓小平来自四川同一个地方的,叫聂荣臻。在外头能碰到老乡,那肯定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,但更让人意外的是,聂荣臻竟然还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里的一员。
看来这就是缘分,俩老乡在革命的路上,注定要一起走很久。邓小平老管聂荣臻叫聂大哥,聂荣臻呢,也一直亲热地喊他小平,这样的叫法,一用就是几十年,从来没变过。
在单位里,聂荣臻是训练部的二把手,他白天得忙着工作的事儿,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抽空搞革命活动。但这可没让他对革命工作有半点马虎。
1924年那会儿,邓小平和聂荣臻都去了苏联深造。等他们再次碰头,已经是在长征的路上了。那时候,聂荣臻已经是红一军团的政委,邓小平呢,则是中央的秘书长,不过后来他也来到了红一军团,当上了宣传部长。
一路上,邓小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不断向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传递共产党的理念和抗日的决心。为了让宣传更到位,他甚至自己动手,编写宣传要点和教学材料。
之后,邓小平接掌红一团政治部主任一职,全权负责宣传和教育工作的事务。
红一军团跟红二、红四军团汇合后,邓小平因为一路奔波劳累,不小心患上了很重的伤寒病。这病厉害得很,他连稍微硬点的东西都吃不下,身体非常虚弱。
但那时候,延安的环境相当艰苦,连吃顿饱饭都很难,更别说给邓小平提供好的休养条件了。
这时候,关键时刻,张学良站到了红军这边,和他们结成了同盟。他送来了两大车东西来慰问,里头就有几箱罐装牛奶。
聂荣臻晓得这事后,把全部的罐装牛奶都攒了下来,一股脑儿地给了邓小平。多亏了这些牛奶,邓小平这才从鬼门关前被拽了回来。
1952年那会儿,聂荣臻一个人担了五个职位,忙得不可开交,结果就在办公室里直接晕过去了。送到医院一查,发现他得了脑平衡神经出问题、高血压,还有心脏病这些毛病。
当朝鲜战场的形势渐渐平稳下来后,中央决定让聂荣臻放下总参谋长的担子,专心去治病休养。
邓小平经常到医院看望聂荣臻,等聂荣臻身体康复后,他便问聂荣臻想不想继续工作,还提议让聂荣臻来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。
后来,聂荣臻提出了一套包含十四条内容的科学方针,这套方针在政治局会议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毛泽东点头同意后,这套方针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了。
几个老兵在开会休息时,就爱凑一块儿,在李富春家里打麻将,边玩边记分,就当是放松放松。他们经常选在他家,作为打麻将的据点。
李富春和蔡畅特别爱招待朋友,客人们玩得乐呵呵的,而蔡畅呢,还会动手做夜宵,不是熬点稀饭,就是包点小馄饨给大家尝尝。
邓小平的子女们也爱往李富春家窜门,常常待到夜深,吃了夜宵才依依不舍地回自己家。这些老战友们打完麻将后,还得把分数记下来,等下次聚会时,就继续之前的分数累加着玩。
有那么一阵子,聂荣臻、邓小平还有李富春这三位副总理,手头都没啥活儿干。聂荣臻和邓小平呢,就天天约着一块儿出去溜达溜达,边走边聊,互相给对方打气,找找乐子。
邓小平重新上岗后,点名要聂荣臻来做军委的二把手,一起推进军队改革。聂荣臻二话不说,全力站在邓小平这边,支持他的决策和工作,一块儿努力让解放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。
聂荣臻退休后,每次聊到邓小平,他总会夸赞:“邓小平真是个厉害人物。”
听完邓小平的南方讲话,他心里更加确信,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,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。照着邓小平的思路开放搞活,这条路子走对了。
1992年的时候,聂荣臻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他自己感觉可能没几天活头了。在这最后的关头,他说了些心里话,里头又一次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坚决拥护和肯定。
他心里头还惦记着改革后那些新变化,巴望着能多听听些让人打起精神的好事儿。但岁月匆匆,聂帅怀着对新时代的满心期待,就这样离开了我们。
聂帅离世后,邓小平心里头那个难过啊,真是没法说。他脑子里头开始过电影似的,想起他们在法国一块儿待过的那些日子,眼眶子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。
邓小平觉得,在他那些铁哥们里头,除了像亲哥哥一样的周恩来,还有既是老乡又是老同学的聂荣臻,另外还有个大哥级的人物,那就是李富春。
在邓小平的革命路上,李富春多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他俩之间到底有啥故事呢?
邓小平心里一直记着,当年16岁的他在法国碰上李富春和蔡畅,那真是走了大运。李富春和蔡畅都比他年长四岁,所以邓小平很亲切地管他们叫富春大哥、蔡畅大姐。
李富春和蔡畅在干革命的时候走到了一起,成了夫妻。邓小平一路看着他们感情从开始到慢慢变好,最后修成正果,这中间他还帮了不少忙,给出了不少好主意。
他们俩一直真心实意地把邓小平当作小弟弟来对待。邓小平对他们俩也非常坦诚,蔡畅问他永安那边过得咋样,邓小平就直说,那边活儿很重,得开垦荒地,而且每天吃不饱,老觉得饿。
蔡畅一听邓小平说没吃饱,心里头立马就不好受了。她赶忙翻箱倒柜,找出四个一分的硬币,然后找了个特别靠谱的人,让他去买猪肉、大蒜和辣椒,还顺便捎了点酒回来。
她自己动手煮了一大锅米饭,还炒了点辣味鱼干,然后悄悄地从后门把邓小平接了回来,打算给弟弟好好补补身子。
讲真的,蔡大姐给邓小平送吃的这习惯,得追溯到他们在法国留学的时候。那时候,邓小平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,特别会说话,最爱吃的就是蔡大姐亲手做的面条。
在法国,邓小平出版的杂志,像是《少年》这些,都是由李富春来负责推广的。李富春他们比邓小平早一步去苏联进修,然后又比邓小平早回国。
1933年那会儿,邓小平受了冤枉,被处分了。这时,李富春始终留心着邓小平的情况,一旦碰到合适的工作机会,就赶紧给邓小平安排。
蔡畅除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弟弟的日常生活。每次看到弟弟吃饭成了难题,她就会主动给他送饭过去。
当党中央作出转移的决定时,邓小平因为不久前挨了批评,所以原本没在转移的名单里头。多亏了那时候的政治部代理主任李富春,他力排众议,硬是把邓小平的名字给加上了。
到了延安,邓小平碰到了卓琳,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卓琳才点头愿意嫁给邓小平。那时候条件艰苦,婚礼办得特别朴素,就请了几个好朋友,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小米饭,再配上点酒,就已经很满足了。
那时候,来参加婚礼的大人物有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张闻天、李富春他们,每个人都跟自己的老婆一起来了。
邓小平和卓琳结婚那天,孔原和许明也一块把婚给结了。结果孔原在新婚那晚被朋友们灌得烂醉,许明对此挺不高兴的,直埋怨他。
大家纷纷向邓小平敬酒,他全都爽快接受,整个晚上,他脸色一点都没变。
大家都夸邓小平喝酒真厉害,但知根底的张闻天却乐呵呵地说,这其实多亏了李富春,他把邓小平杯里的酒悄悄换成了白开水,难怪他怎么喝都不醉呢。
显然,李富春夫妇对邓小平的关照,体现在好多方面。之后,由于李富春和邓小平的职务一样,他们经常一块儿外出检查工作,工作上也特别合得来。
挺让人难过的,李富春在邓小平重新站出来之前,就因为病得太重,在1975年离开了人世。之后,邓小平只要有时间,就会领着孩子们,去探望蔡大姐。
蔡畅八十岁生日那天,邓小平特地为她准备了一捧鲜花作为礼物。他们俩的感情,还是那样真挚感人。
在邓小平还没重新出来工作那会儿,周总理一直都在硬撑着。他心里清楚,要是不把那些事儿交给邓小平,他是真的没法安心。
幸运的是,毛主席那时候也觉得邓小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而且他的政治思想很过硬。所以周恩来瞅准时机,就把邓小平调回了北京,帮他一起打理工作上的事儿。
手术前那会儿,他紧紧拽着邓小平的手,一脸认真地讲道:你比我厉害多了。
周恩来那句话,他是大声吼出来的,明显就是想要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,让大家别对邓小平的工作能力有半点怀疑。这话里,满满的都是对邓小平的信任,也让邓小平心里有了十足的底。
周恩来去世后,邓小平在追悼会上亲自宣读了悼文。其实,周总理生前留下遗言,不想举办追悼会,但邓小平表示,这不符合人民的意愿。
邓小平对生死早已释怀,但当他敬爱的哥哥周恩来离世时,他心里特别难过。当他读到“周恩来同志的心脏不再跳动”时,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。
邓小平心里其实也非常难受。周恩来费尽心思为他铺好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道路,还安排他的儿子回北京接受治疗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还在为邓小平的未来工作操心筹划。
这份深厚的感情,还有那种为国家倾尽所有的高尚品德,着实让人心生敬意,为之动容。
说起邓小平这一辈子,他的那些好朋友都是在搞革命时认识的。他这一辈子,还有他那些朋友的一辈子,都是围着革命、党和人民转的。这种厉害的人生和深厚的友情,真的挺让人感慨的。
关于这事儿,你有什么想法要分享吗?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观点吧!
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,股票的配资,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