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
四川有个叫威远的小县城,愣是把足球玩出了新花样!
不是吹牛,人家现在一年光靠足球就能赚两千万。
这可不是天方夜谭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走着,带你看看这个小县城怎么把"踢野球"变成了"摇钱树"。
国家南方·连界足球竞训基地的25块标准足球场,绿油油地铺在穹窿山下,远看像是一块块翡翠。省队的教练们来了都直竖大拇指:"这条件,比不少一线城市都强!"去年全运会U16女足在这里踢比赛,看台上的老乡们看得直抹眼泪。开张两年接待了1000多支队伍,32万人次的接待量,连外国球队都跑来打听这个深山里的"足球乐园"。
威远的孩子们踢球可不像其他地方摆摆样子。17岁的李文强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练球,膝盖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。五年前他还是个看见球就往教室溜的娃娃,现在已经是省队抢着要的好苗子。练到第二年的时候,他也想过放弃,大冬天的早晨被窝多暖和啊。可后来捧到省青少年锦标赛冠军奖杯的那一刻,这小子哭了:"去他娘的苦,值了!"像他这样的孩子,威远已经培养出62个。
比赛一结束,观众们可不着急回家。成都来的老李一家正发愁:"球赛三点就完了,现在回城多没意思。"导游小张赶紧拉住他们:"急啥子嘛,去石板河踩水耍嘛,晚上还有羊肉汤管够!"足球在这儿就是个"钩子",钩住观众的脚,然后带着他们去景区撒欢,住民宿吃土菜。这一套连招下来,游客玩嗨了,县里的钱包鼓了。去年光足球带动的旅游收入,换成羊肉汤能装400万碗。
威远这操作可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。早些年县里就在琢磨,咱要山有山要水有水,咋就留不住人呢?碰巧赶上国家提倡足球运动,他们灵机一动:建训练基地!现在可好,足球带火了旅游,旅游赚来的钱又反哺足球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别的县城还在为青训发愁的时候,威远已经玩起了"足球+文旅+教育"的组合拳。
威远足球学校的王教练经常跟孩子们说:"足球场就是咱们的田间地头,球技就是庄稼。"这话说得一点儿不假。从2018年开始,威远每年投入上千万搞足球,现在已经建成44片足球场,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专职足球老师。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,都知道带球过人的基本动作。县里还请来了退役的职业球员当教练,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培训。一位来自成都的家长笑着说:"早知道威远足球这环境,我就该早些把孩子送过来。"
石板河景区的工作人员老刘最有发言权:"以前我们这夏天才有人来,现在冬天都热闹得很。"足球比赛经常安排在周末,观众看完球顺便来个周边游。景区也配合着推出了"看球+漂流"的联票,价钱比单买便宜三成。民宿老板张大姐乐得合不拢嘴:"现在周末的房间得提前半个月订,比以前强多了。"据统计,足球赛事期间景区游客量直接翻番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,足球还带火了威远羊肉汤。看完球的游客总要找个地方吃饭,县里的羊肉汤店就成了香饽饽。老字号的李记羊肉汤现在每天能卖出上百锅,老板忙得脚不沾地:"以前下午三四点就收摊,现在得营业到晚上十点。"店里的墙上挂满了足球明星的照片,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到店日期。服务员小赵笑着说:"有些球迷专门冲着这些照片来吃饭。"
威远的做法正在引起周边县市的注意。最近几个月,已经有好几个县的考察团来取经。连界镇党委书记老周很是得意:"我们一开始也就是想解决孩子们没地方踢球的问题,没想到玩着玩着搞出了大名堂。"县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现在每所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队,每周至少安排三节足球课。孩子们的体质测试成绩,比五年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比。
眼下威远正在筹划更大的动作。据可靠消息,他们准备申办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,还在洽谈引进国外的青训体系。足球学校的张校长信心满满:"给孩子们更好的平台,说不定哪天我们威远就能出个国脚。"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,就在上个月,又有两个威远少年被选入了省青训队。用县领导的话说,"小县城也要有大梦想"。
足球在威远已经超越了运动本身,变成了连接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纽带。每当夕阳西下,连界基地的球场上总能看到孩子们奔跑的身影。他们脚下的足球,承载的不仅仅是运动的快乐,更是一个县城发展的希望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
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,股票的配资,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